哈密地区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

哈密地区哈密市景点

[切换城市]
  • 哈密回王墓
  • 介绍:哈密回王陵位于哈密市区南郊,当地人俗称为王爷坟,是历史上曾在哈密统治过的九代哈密王的陵园。陵园历经三百多年历史,到现在大部分建筑及陵墓都保存完好。景区内可以看到历代哈密王的陵墓原貌,参观哈密王历史陈列馆,了解有关哈密王家族的历史故事,还可以参观陵园内的哈密最大清真寺-艾提尕尔清真寺,感受伊斯兰古建筑的精美和壮观。
    回王陵园的面积不大,长宽都有100米左右,步行游览参观约1-2小时即可。园内中间是一片广场,在广场东侧是哈密最大的清真寺-艾提尕尔清真寺,西侧散布着一些建筑,是历代回王的陵墓,都是保存下来的古老建筑,园内还有一座回王历史陈列馆可以参观。
    艾提尕尔清真寺可以进入参观,这座清真寺建于清朝康熙年间,规模壮观,东西长60米,南北宽38米,可以容纳五千人同时做礼拜。寺内不供奉任何的人和动物的雕像,而是由一些几何图形和花草图案装饰了墙壁,图案间还写着一些阿拉伯文字的符号,非常有伊斯兰特色。寺内还有108根刷着红色漆的木柱,这些木柱已经有三百多年,依旧完好无损。
    在西侧的建筑群中,最为明显和高大的便是七、八世哈密王的拱拜。拱拜是维语墓穴的意思,也指在陵墓上修建的建筑物。这座拱拜是一座圆顶拱门的四方形建筑,外面镶着绿色的瓷砖,是典型的伊斯兰建筑。走进拱拜,可以参观到七世王、八世王及他们的王妃的墓,墓葬都很简单,上面以布覆盖,可以通过参观了解到穆斯林特别的墓葬方式。
    在七八世王拱拜旁边还有很多墓地,是其他历代哈密王及他们的家族还有当时的宰相的墓地,可以一一参观。景区内还有一座哈密王历史陈列馆,有哈密王宝座等物品陈列,可以进去了解哈密王家族的历史和故事。
  • 地址:哈密市回城乡阿勒屯村环城路7号
  • 丝路烽燧
  • 介绍:新疆的烽燧遍布天山南北,它们与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走向一致,起到了护卫丝路畅通的重要作用。目前哈密地区尚保留各时代的烽燧共51座,是新疆保存烽燧最多和最好的地区。其中尤数巴里坤县保存的烽燧数量最多,共有29座,哈密市和伊吾县则分别有19座和3座。
    哈密地区最早的烽燧建于唐代,现境内尚遗存唐烽燧4座,这就是哈密二堡的拉克苏木烽燧、柳树泉的下马不拉克烽燧、巴里昆三塘湖烽燧、伊吾前山阔吐尔肖纳烽燧。它们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。而现今保存的绝大部分烽燧则都是清代建筑的。前烽燧分布密度最高的是巴里坤县城往西至萨尔乔克一线,这里每隔2~3千米就有一座,连绵相望有13座之多,城如岑参诗所云:“寒驿远如点,边烽互相保滴砍裰返囊淮笞彻郏/p>
    萨尔乔克烽隧和巴里坤南湖滨的两个烽燧形状基本相同,基座成正方形,隧体为向上收缩的棱柱形,均为夯土建筑,夯土中夹有红柳枝,并多用圆木构架。萨尔乔克烽隧长宽各8米,高7米多,隧体上下穿架着四层直径8厘米左右的木棍。
    巴里坤湖滨烽隧离公路400米,隧题高大完整,长宽均达10米以上,高9米多,隧体中穿凿的圆木直径粗达25厘米,烽隧东南还有积新薪院落遗址。在落日余晖下串联一线的巴里坤烽隧显得格外的古朴、严整,它再现了古丝路昔日的辉煌。
  • 地址:哈密地区
  • 哈密博物馆
  • 介绍:哈密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,2002年6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援建的南粤文化中心迁入。博物馆有展厅面积800余平方米,库房面积300平方米。馆内收藏有原始社会至明清时期的石器、青铜器、陶器、木器、铁器、毛布、清代服饰和干尸等文物12000余件,其中17(类)件为国家一级文物。
    文物以通史陈列的方式分为石器时代、青铜时代、汉—北朝及隋、唐、元、明、清来呈现哈密悠久的古代文明,在通史陈列中还包括有独特文化面貌的五堡、焉不拉克两个专题陈列。展厅陈列各类文物1000余件,有轰动国内外的五堡干尸、精美的古代毛布和属于北方青铜文化的铜釜、鹿首铜刀等珍贵文物,大部分展品为历年考古发掘出土文物,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。博物馆的陈列设计现已全面更新,处于全疆地州级博物馆一流水平。
  • 地址:哈密市广东路360号